醫師國考第一階段的各科建議+書籍推薦與評價(針對基礎不穩者)

黃勝洋
22 min readJul 27, 2020

--

※本文內容:以參加109–2暑考的經驗,簡介各科考試方向、建議準備方式、以及各科常見用書的綜合評論。

※本文適合對象:自認程度不佳或是準備時間相當緊迫的人(可能平時就靠考古學習法來富貴險中求;或是其實有認真讀書,學校考試也還算會寫,但考完就忘光了的人類…)(像臺大從考完期末考到正式國考只有30天,中間還有好幾天要來學校學臨床技能…)

※國考目標:過就好。意即自知認真讀完實力大概就130左右的人…

※筆者身分:臺大醫學系應屆考生(考109–2)。大三成績頗差,大四普通,但讀完就忘。希望可以給一樣自認基礎不好的學弟妹一些建議。也因為喜歡翻翻看看各種書,因此簡單評論了各科常見的用書。

※如果想直接找特定科目的心得與建議,可以善用Ctrl+F來搜尋科目名稱或書籍名稱喔~

以下第一部分為總論;第二部分較為仔細說明各書的優缺點;第三部分為常見Q&A以及心得。

第一部分:

先直接講結論,若對於各科簡評與推薦用書有興趣再前往第二部分。

各科取捨:分成四大類

1. 高CP:基本盤半天就可以顧好,CP值最高,接近考前再讀即可:

‣‣‣生統公衛、寄生蟲。

2. 值得讀:花點時間掌握大概念、效果不錯:

‣‣‣胚胎、生理、生化、藥理(很意外我把藥理放這類吧,我的理由後述)。

3. 認真唸:比較花時間、但效果還不錯,越早準備越好:

‣‣‣趙俊彥的解剖系列(大體解剖、神解、組織)。但換言之,倘若沒有整個讀熟,只會看到一堆有印象的東西,結果還是不會寫。

4. 隨緣吧:需花不少時間、但可能讀了對考試幫助還是有限:

‣‣‣病理、微生物、免疫。(考試當天你會寫的題目,是你不用讀書也會寫的;當天不會寫的題目,是你就算當初有認真看書可能也沒看過的。)

※以下各科心得中,也會以高CP、值得讀、認真唸、隨緣吧予以標註。※

各科心得與建議:按照考卷順序介紹

建議可以在開始讀書前拿一份不打算做為模擬考的考古題來看。倒不用真的去寫來虐待自己,就單純看一遍題目,了解一下各科的考法,才不會後面花太多時間讀不是重要考點的部分。

我覺得讀書的重點在於重複一而再,再而三的複習(雖然我的成績沒什麼說服力就是了,但相比於以前區段考一考完就忘光,我覺得這次我的記憶力進步很多)。第一遍看過去先標記重點,弄懂原理,簡單整理。之後想到就回來看一下,寫題目不會就回來讀一下,發呆想到哪裡忘記了就再瞄一下,也可以透過表格、口訣、圖畫的方式幫助記憶。

舉例而言,跟著趙俊彥畫圖的當下對於記憶的幫助應該相當有限。我覺得畫圖最大的重點是在於幫助你日後可以快速複習,同時透過圖像幫助記憶,所謂多看幾次就記起來了。後面推薦的藥理口訣好記也不單是因為口訣本身,而是因為有許多無厘頭的圖片,當你去想這也太搞笑這件事的同時,也一起記住了莫名其妙的口訣。

以下科目名稱後的數字為佔分。

一、醫學一

1. 大體解剖與組織(31+10):

<注意!>這次(109–2)解剖題目跟以往相當不一樣。往年老趙認真讀,解剖就十拿九穩,但今年考題方向落差頗大,不知道今年只是意外或是以後都會變這樣。因此老趙還值不值得花大量時間投資請自行斟酌。

‣‣‣認真唸。一般來說趙俊彥的課本《醫師解剖》搭配影片,同時跟著畫圖為標準配備。

若要看影片,盡量在暑假開始前看完,考量學期中時間難找,故最好是利用寒假的時間完成,不然放暑假之後還要花時間看影片真的很佔時間(特別是我這種很難坐住乖乖看影片的人,我覺得甚至可以考慮直接看學長姐的圖譜)。

畫圖的部分大部分的人會自己在筆記本或是課本的角落自己跟著畫(我是自己畫),比較推薦另外畫在活頁紙上弄成一本,方便整理。但如果懶得畫的話也可以找網路上學長姐畫好的圖本。

2020 年FC第一次出版解剖學,編排方式與老趙不太相同,我沒翻過但評價還不差。

2. 胚胎(5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考古看看、老趙翻翻。

考古學習法,硬要讀的話把老趙的咽囊、咽弓、咽溝,以及生殖系統(中腎管等等)看一看吧,這兩部分應該CP值最高。

3. 生理(27):

‣‣‣值得讀。先看FC、再看何宣。

對我這種基礎不穩的人來說,建議先看FC生理,建立基本架構跟概念,再看何宣的《醫學生理學》對應的章節,裡面有些條目補充很多,可做為FC的補充包。

原因如下:常見的生理用書有BRS、何宣、FC。BRS這種在存亡危急之秋不適合我們這種程度的人看;很多人說FC很爛,但我覺得其實他結構不錯,但內容的確非常精簡;大家推的何宣內容固然豐富,但很流水帳、沒什麼條理,沒基礎硬看頭會很痛。

4. 生化(27):

‣‣‣值得讀。考古看考點,合記小綠本的重要章節顧好。

我看合記的《醫師國考Winner:生物化學》,即生化小綠本。內容還算言簡意賅,整理得也還可以。FC生化負評很多,但我沒細看內容,不多評論。

要了解一件事,國考的生化不全是考「連續的流程性」的機制,很常是考誰會幹麻,哪個步驟會產出什麼,這種「橫截」的題目。例如胺基酸碳骨架的代謝重點會是「哪些胺基酸可以變成OAA來進入TCA cycle」,而非「Asparagine若想進入TCA cycle代謝,步驟為何」。找一份考古題來看你就會懂我的意思了。

了解這件事之後,太複雜的代謝或生成機制我就直接放了,畢竟不太會考,考了我也一定因為記不清楚而不會寫QQ。把握好常考的核心概念才是快速取分的正途。

二、醫學二

1. 微生物(細菌、病毒、黴菌)(7+7+2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FC做整理,或是用口訣記特性。

坦白說FC整理得不差。但微生物這科考試的CP值太低,題目要不需要讀熟才會寫,要不根本常識題(例如Kaposi’s Sarcoma是什麼病毒造成的…)。對於基礎不穩的我來說讀完根本全部喇在一起,一堆模糊的印象而已,時間又不允許我細細分析,好好背熟。

因此建議除非花時間好好整理,好好背熟。不然就自己整理或是找網路上的口訣,記住哪些細菌是胞內寄生,各種病毒的DNA、RNA結構這種大特性就好。

2. 免疫(12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FC加減看,至少有基本概念。

幾年前CP值不錯,這幾年越來越多有點像常識、又有點像要推理的神奇題目。FC免疫雖然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,但我覺得有點小混亂。

因此建議就把FC免疫看一看,了解一下大概念,背一下各種數字的CD與IL等等吧。外面補習班的「小美微免」好像評價不錯,但我沒接觸過不清楚。

3. 寄生蟲(7):

‣‣‣高CP。FC看完、記好表格,大部分題目就沒問題了。

FC 整理得相當不錯,非常精簡的表格讓人一目瞭然。不要看他頁數很多就覺得讀不完,其實他只是一樣的表格會前中後放三次(不知道為毛…)。但是不推合記新出的《醫師國考Winner:寄生蟲學》,原因後述。

4. 生統公衛(15):

‣‣‣高CP。能準備的部分可以快速建立概念、不能準備的部分也無從準備起。

重點有在於弄懂「何時該用何種」統計方法(例如Student T、ANOVA適合的使用時機,不需要懂具體的計算方式),以及對統計學有概念就好。

很多人推合記的《醫師國考Winner:生物統計與公共衛生學》,我覺得還行啦但沒到很優質,但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參考書所以也是看這個;FC沒看故不評價;此外陽明醫師國考交流平台,109–1寒假醫師國考詳解中,醫學二第37題的詳解把各種統計方法整理得非常清楚,大推。

5. 藥理(25):

‣‣‣值得讀。表格+口訣,只要記住藥名、種類、機制、重要副作用等關鍵屬性即可。

坦白講我覺得CP值很高。我是看一個表格叫「藥理全無寄蟲用藥」,搭配「藥理口訣8.00」看,狂記猛記口訣,大爆讀三天讀完,之後就一直複習口訣就好,三天讓你可以作答8成的藥理題目(不一定會對就是了XD),CP值真的高。

國考的藥理題目幾乎都超級一翻兩瞪眼,例如問你A藥的作用原理是打開哪個通道,或是下列哪個藥容易有QT prolong的情況。只要口訣有背到,一看到藥名就直接秒殺了。「藥理口訣8.00」有兩個優點,第一是他的口訣會是個一句話的小故事,不只包含藥名,還會包含最重要的機制與副作用,不會讓你只記得藥名但卻忘記其他性質。第二是他口訣都有附一些很陽春但搞笑的圖片,對圖片的印象會非常有助於記憶。

此外高醫、國防也有自己代代相傳的藥理表格,若有資源也可以參考一下。FC藥理整理得還不錯,但一個主題花太多篇幅,我看不完也被背不起來,適合有空慢慢細讀慢慢背的人。合記舊版的小書《醫師國考題庫整理與解析:藥理學》表格整理得太多太雜,不推。

6. 病理(25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範圍太大,讀了也不會考,考了也不會寫。

往年會考一堆根本沒看過的東西,雖說近年似乎逐漸親民化…但範圍依舊太深太廣,我也沒時間細讀,故就靠大四上課的記憶吧(其實就是直覺…)。

老趙病理搭影片似乎評價不錯,但光解剖就花很多時間看影片了,病理就算了吧,除非學期中搭配著學校正課看影片。合記舊版有出病理的小書《醫師國考題庫整理與解析:病理學》,雖然年代久遠,但整理得還算提綱挈領,如果想建立最基本的概念其實我覺得不錯(雖然我只看了幾頁就棄守病理了…)

三、額外用書:

  1. First Aid for the USMLE Step 1可作為不錯的參考資料,看不懂本土書的時候可以去查閱,作為補充。版本當然不需要使用最新版本,找一本二手書來參考即可。
  2. 合記的《醫師國考試題詳解:基礎醫學》。單純的題目與詳解。解析內容比陽明醫師國考交流平台來的簡短扼要,也小小本的適合帶著走。陽明醫師國考交流平台的詳解則是一些友校的同學一起完成的,可以看到許多不錯的表格與口訣,但有的時候也會出現落落長但看不懂的詳解。總之各有優缺,自行斟酌。

第二部分

前言、各科簡評與推薦用書。

前言:

醫師國考第一階段分兩份試題,各100題。醫師一有解剖(31),組織(10),胚胎(5),生理(27),生化(27)。醫師二有微生物(16)、免疫(12)、寄蟲(7)、生統公衛(15)、藥理(25)、病理(25)。考試方法就跟駕照筆試一樣,電腦作答,考完直接跳出分數來跟你說你幾分,若加起來120則通過。

一階國考的分數,筆者認為可分三個檔次。

第一級的學霸,平常在學校成績穩定班上前1/3,如果有寫前測(一放暑假,書還沒怎麼開始讀就先找份考古題來模擬考一下,方便擬訂後續讀書計畫),可能就140分的高手,接下來暑假讀書只是看能考多高,能不能第一頁而已,本文學習法應該不適合你。最終出來國考分數約莫160。

第二級的普通人,在學校時規律學習,認真讀書,成績還行。前測分數可能120左右,此時暑假的讀書是為了增添保險。最終出來成績約莫140。

第三級載浮載沉的傢伙(本人屬於這一類),在學校時就只靠考古學習法應付考試;或是其實蠻認真讀書的,考試分數帳面也不錯,但自知考完其實就忘得差不多了,前測可能不想自虐就不寫了(本人),如果有寫可能100分或80分左右,最後成績出來當然就120、130。暑假讀書並不是在「複習」,根本是在「學習」,但別緊張,按部就班的來,要通過國考還是蠻穩的(有點累就是了)。

暑假一放,知道自己的基礎不穩,此時就該開始看書囉,以下是各科簡評、建議用書以及小心得。

各科簡評與推薦用書:

以下A、B、C的標記不是單就書籍本身去評價而已,而是考量了對於基礎不穩的同學的適合程度。「A」表示推薦;「B」表示普通,但可能會適合你;「C」表示不適合關鍵時期看,或是我覺得不太行的書;「O」表示我沒細讀,評論來自簡單翻閱或是同學朋友。

一、醫學一

1. 大體與組織(31+10):

重點<!>:這次(109–2)解剖跟以往差超多,往年老趙認真讀,解剖就十拿八穩,但今年考得方向落差頗大,不知道只是意外或是以後都會變這樣,老趙還值不值得花大量時間投資請自行斟酌。

‣‣‣認真唸。一般來說趙俊彥的課本《醫師解剖》搭配影片,同時跟著畫圖為標準配備。

簡評:

國考方向我覺得跟大家想像的,以及以前學校考試差蠻多的。基本的大觀念考不多,考蠻多細節的。標準配備為趙俊彥的《醫師解剖》搭配影片。

若要看影片,在放暑假前趙俊彥看越多越好,考量學期中時間難找,最好是寒假的時候看完。不然放暑假之後還要花時間看影片真的很佔時間。(特別是我這種很難坐住乖乖看影片的人,我覺得甚至可以考慮直接看學長姐的圖譜)。

畫圖的部分大部分的人會自己跟著畫在筆記本或是找課本的角落畫,比較推薦畫在活頁紙上另外弄成一本。但如果懶得畫的話也可以找以下學長姐畫好的圖。

趙俊彥的重點在於「他的圖」與「他講的考點」,直接硬看書不如看FC解剖。也因此不太需要擔心寒假就看完暑假會不會忘光了白看,暑假複習的時候主要也是看你畫的圖以及標示起來的考點而已。

用書:

A:趙俊彥的《醫師解剖》配合共15 集的影片,內含大體、神解、組織、胚胎。今年之前絕對A+級別用書,但以後不知道會不會直接變B級,慘。

A:自己畫在活頁紙上,弄成一本。一開始我都找課本角落畫,想說這樣只需要一本,而且可以直接對照。後來發現這樣圖其實都會畫得蠻擠的,而且有的時候突然想看某張圖還要翻來翻去找圖畫在哪。因此推薦畫在活頁紙上另外弄成一本(因為老趙上課順序沒按照章節順序),如此一來可以把圖畫得大大清楚,也有空間直接在圖上做補充,也能弄成一本圖譜隨時攜帶、翻閱。

A:陽明Peggy學姊的手繪圖。畫風簡潔清晰,好閱讀,而且是照老趙的畫法,故不需要重新適應。但聽細讀的同學說內容錯誤似乎不少。

A:《奕翔的解剖筆記》。手繪圖,字跡優美,補充詳細。但個人認為字體不太適合長時間閱讀、此外大量的補充在圖旁反而讓畫面有點複雜。但應該很適合喜歡拿完整資料來直接參考的人。

B:成大皮卡丘的《醫師國考解剖學圖譜》。他的圖很簡潔,幾何線條非常乾脆,風格應該蠻多人會喜歡。但一來都是標記英文名詞(雖然當初在學校也都是學英文,所以一開始聽老趙會不太習慣,但對我這種基礎差的人來說腦袋很快就變成老趙中文的形狀了…畢竟中文名詞字數少、在記憶以及書寫上快速很多),二來他的畫風與頁數安排跟老趙不太能直接對照,故自行參酌。

B:趙俊彥《醫師解剖題庫》。大量的國考與各種研究所試題,適合行有餘力的人練習,不然其實光歷屆試題就很多可以練習了。

O:FC解剖,我沒看過內容但聽聞還不錯,編排為按照部位而非老趙的按照系統。但對基礎不好的人來說,顧好老趙就好了吧,沒空讀第二套書XD

2. 胚胎(5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考古看看、老趙翻翻。

簡評:

五分而已,故推薦考古學習法,直接讀歷屆試題再回頭翻書找對應的部分。若挑段落讀的話把咽囊、咽弓、咽溝,以及生殖系統(中腎管等等)看一看吧,這兩部分應該CP值最高。

用書:

A:趙俊彥的《醫師解剖》。有一個章節以及一集影片專講胚胎。個人沒聽,但寫完考古有回去直接看他的講義,整理得還不錯。

O:合記的《醫師國考題庫整理與解析:胚胎學》。根據同學說法,裡面幾乎都沒圖,只有文字敘述(雖然老趙書籍本身也是),而且整理得也不是特別好。故不特別推薦。

3. 生理(27):

‣‣‣值得讀。先看FC、再看何宣。

簡評:

相對而言偏簡單、大部分都考大概念的科目。而且純記憶的成分相對比較低,故比較不需要擔心忘記。對基礎不好的人我建議先看FC生理,再看何宣當作補充。

用書:

B:FC生理。架構不錯,文字精簡,但內容就相當單薄,但不至於到很多人說的那麼一文不值。蠻適合快速建立基本概念的,但有些考點只看FC的確不夠。

B:何宣的《醫學生理學》。內容豐富,包羅萬象,而且會標註哪個概念哪年考過。但結構混亂,很多拼拼湊湊的痕跡,而且沒什麼圖片(推論可能是因為這本書本身也是他的上課講義,有些內容他可能想上課的時候畫圖或補充吧,因此有些人也會看他的影片,但我覺得太花時間…)。如果基礎好的人可以直接看何宣來補充缺漏的小知識,但如果基礎不好的人直接硬看頭會很痛。我是建議先看FC,再看何宣對應的章節,裡面有些條目補充不少,可做為FC的補充包。

A:何宣的《醫學生理學分類題庫》,我買了只有翻過,沒認真看。但她每題的解釋都蠻完整的,題目似乎也有挑過,適合考古學習大法。

C:BRS Physiology。對基礎好或對生理學很有興趣的人來說A++,但其為英文書籍且非台灣國考取向,到了這個關頭還是算了吧XD

4. 生化(27):

‣‣‣值得讀。看考古找考點,合記小綠本的重要章節顧好。

簡評:

要了解一件事,國考的生化不全是「連續的流程性」的機制,很常是考誰會幹麻,哪個步驟會產出什麼,這種「橫截」的題目。例如胺基酸碳骨架的代謝重點會是「哪些胺基酸可以變成OAA來進入TCA cycle代謝」,而非「Asparagine若想進入TCA cycle代謝,步驟為何」。

可以先看一下考古題的風格再開始看書,抓CP值高、常考的章節看一看(合記生化小綠本有幫你標註),其實掌握基本分不會太難。其餘太複雜的代謝或生成機制我就直接放了,畢竟不太會考,考了我也一定因為記不清楚而不會寫QQ

書我是看合記的《醫師國考Winner:生物化學》,即俗稱的生化小綠本,畢竟FC太多人抱怨了我不敢看XD。北醫張凱銘學長有編一份生化講義,似乎評價不錯,但我沒看過內容,有資源者可以參閱。

用書:

B:合記的《醫師國考Winner:生物化學》,俗稱生化小綠本。內容大致算言簡意賅,整理得也還可以。雖然直接看他的書會覺得他的機制講得有點精簡過頭,但在重要的考點還是會著墨不少。以考試的角度來說還算是不錯。

O:北醫張凱銘學長的生化講義。好像只有紙本而無電子檔(我不確定),我也沒看過內容,但評價似乎不錯。

O:FC生化。負評很多,我簡單翻過感覺的確有點混亂、不是很好閱讀就沒細看了,不多評論。

二、醫學二

1. 微生物(細菌、病毒、黴菌)(7+7+2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FC做整理,或是用口訣記特性。

簡評:

細菌、病毒各7分。7分你用常識加猜一猜可能可以拿3分,認真花好幾天讀完背完可能也就拿5分。此外我覺得CP值太低,題目要不是需要讀熟才會寫,就是常識題(例如Kaposi’s Sarcoma是什麼病毒造成的…)。對於基礎不穩的我來說讀完一遍FC根本全部喇在一起,一堆模糊的印象而已,又沒空細細分析,好好背熟。

因此建議除非花時間好好整理,好好背熟。不然就自己整理或是找網路上的口訣,記住哪些細菌是胞內寄生,各種病毒的DNA、RNA結構這種大特性就好。

用書:

B:FC微生物。單隻細菌或病毒的部分整理得還算不錯,病毒有個簡單的總整理表格可以快速記一下(可惜細菌沒有)。黴菌只有2分,當天去玩猜猜樂就好。

A:網路上找各種口訣(藥理口訣8.0後面有幾頁是微生物的),記一些有XXX特性的細菌/病毒包含了XXX、XXX,有的時候光這樣就能寫好幾題出來了。

2. 免疫(12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FC加減看,至少有基本概念。

簡評:

幾年前CP值不錯,這幾年越來越多有點像常識、又有點像要推理的神奇題目。如果沒其他頭緒就FC免疫看一看,各種數字的CD與IL背一下,建立基本觀念。若有小美微免教材或影片可能可以看一看。

用書:

B:FC免疫。雖然是作者最得意的一部份,但我覺得有點小混亂,所以就把各種免疫機制了解一下,各種數字的CD與IL背一下,建立基本觀念吧。

O:小美微免。我沒接觸過的補習班課程,有資源者可以參考看看,評價似乎不錯。

3. 寄生蟲(7):

‣‣‣高CP。FC看完、記好表格,大部分題目就沒問題了。

簡評:

考點非常明確,大多是:這隻蟲會讓你生什麼病,透過什麼型式感染,這類非常核心的知識。考的蟲也都不會很冷門,所以我覺得CP值很高。FC寄生蟲快速看過,記得一些考點就沒問題了。

用書:

A:FC寄生蟲。整理得相當不錯,非常精簡的表格一目瞭然。而且有幫你整理好各種常見的考點(哪些蟲會自體感染、哪些蟲會內臟移行等等)。不要看他頁數很多覺得讀不完,他只是一樣的表格會前中後共放三次(不知道為毛…)。

C:不推合記新出《醫師國考Winner:寄生蟲學》。看起來小小本,但內容很多很雜。一來沒有表格精簡扼要統整比較各種蟲。二來太多不會考的內容,反而讓你讀得很慢很煩。我一開始先看這本看到1/3直接放棄…

4. 生統公衛(15):

‣‣‣高CP。能準備的部分可以快速建立概念、不能準備的部分也無從準備起。

簡評:

大概會有5分是考統計學以及一些研究方法。最重要是弄懂「何時該用何種」統計方法(例如Student T、ANOVA適合的使用時機,不用會具體計算方式),以及對統計學有概念就好。其他就是各種奇怪的常識,幾乎可說是無從準備起。

用書:

B:《醫師國考Winner:生物統計與公共衛生學》。前1/3在講統計,其實有點混亂,太多文字的說明反而有點難理解。後2/3作者想盡辦法整理了一堆可能的考點,蠻用心的,但有點大海撈針(雖然認真看應該可以撈到幾題)。

A+:陽明醫師國考交流平台,109–1寒假醫師國考,醫學二第37題的詳解。真的大師級的整理,短短幾行就講完所有統計方法,半頁A4看完直接兩分到手。

O:FC生統公衛,不清楚,但也是蠻多人的選擇。

5. 藥理(25):

‣‣‣值得讀。表格+口訣,只要記住藥名、種類、機制、重要副作用的關鍵屬性即可。

簡介:

坦白講我覺得CP值很高。一開始寫考古時藥理都靠直覺跟印象寫,大概都對12題左右,因此本來打算直接放棄藥理。但考前一個禮拜的時候想說死馬當活馬醫,拿出一個早印好的表格叫「藥理全無寄蟲用藥」,搭配「藥理口訣8.00」看,狂記猛記口訣,狂讀三天讀完,之後幾天就一直複習口訣就好,體感上應該直接多對了5–8題。三天讓你可以作答8成以上的藥理題目(不一定對就是了XD),我覺得 CP值很高。

國考的藥理題目幾乎都超級一翻兩瞪眼,例如問你A藥的作用原理是打開哪個通道,或是下列哪個藥容易有QT prolong的情況。只要口訣有背到,一看到藥名就直接秒殺了。

用書:

A+:《藥理全無寄蟲用藥》。一個藥理表格,按照FC的順序編排。每個表格都是好幾頁FC的超級去蕪存菁的整理,只列最最重要的特性與副作用,非常符合國考方向。可以搭著FC或《藥理口訣》看,加深印象。

A+:《藥理口訣8.0》。一個300多頁的投影片,一頁一個口訣。有兩個最大的優點,第一是他的口訣會是個一句話的小故事,不只包含藥名,還會包含最重要的機制與副作用,不會只記得藥名但卻忘記其他性質。第二是他口訣都有附一些很陽春但搞笑的圖片,對圖片的印象會非常有助於記憶。起初看的確覺得他的口訣很硬要,最好記得起來,但這些無厘頭的短句加上莫名其妙的奇怪圖片,卻超級有助於記憶。藥理口訣大概涵蓋了藥理表格的8成以上,剩下的部分再自己想口訣補齊即可。

B:FC藥理整理得還不錯,重要的藥、考點都說明清楚,但還是太厚太多了,編排連綿不絕,我就算看完也被背不起來。

C:《醫師國考題庫整理與解析:藥理學》何記舊版的小書。表格整理得太多太雜,一個藥的副作用可以寫10幾項,根本有整理跟沒整理一樣,不推。

O:高醫、國防的藥理表格。他們代代相傳的藥理表格,我沒看過但聽起來評價不錯,如果有資源可的以參考一下。

6. 病理(25):

‣‣‣隨緣吧。範圍太大,讀了也不會考,考了也不會寫。

簡介:

往年考一堆根本沒看過的東西,但近年似乎越逐漸親民化…但範圍依舊太深太廣,也沒時間細讀,故就靠大四上課的記憶吧。加減看的話合記舊版的小書《醫師國考題庫整理與解析:病理學》還行,但有點古老,題目只收錄到99 年。

用書:

C:趙俊彥的《醫師病理》。有聽的人似乎評價不錯,但光解剖就要花很多時間看影片了,病理就算了吧,頂多翻翻看看,挑章節讀就好。

B:《醫師國考題庫整理與解析:病理學》,雖然年代久遠,題目只收錄到99年,但整理得還算提綱挈領,如果想建立最基本的大概念其實我覺得不錯(雖然我只看了幾頁就棄守病理了…)

三、綜合性用書:

A:First Aid for the USMLE Step 1。等同於美國醫師國考的FC全集,厚厚一本但包含全部的基礎科目,而且內容應該很少錯誤。當然準備臺灣國考不太會以這本書當主力(同時準備要考USMLE的人例外啦)。最大的優點是整理的非常提綱挈領、言簡意賅,圖片精美好懂,同時提供不少口訣或記憶訣竅。當閱讀本土教材遇到看不下去或看不懂的地方時候,適合做為參考與補充資料。

B:趣味簡明臨床微生物學。一本黃色封面的書籍,內容包含微生物與寄生蟲。顧名思義適合優閒地快樂學習,有許多有趣的圖片及口訣,裡面也有一些整理得不錯的表格可以參考。若程度不錯或時間充裕應該是不錯的參考書籍。但國考當前,若打算棄守微生物,寄生蟲又靠FC即可,此書就顯得有點尷尬。

B:合記的《醫師國考試題詳解:基礎醫學》。單純的題目與詳解。解析內容比陽明醫師國考交流平台來的簡短扼要,也小小本的適合帶著走。陽明醫師國考交流平台的詳解則是許多友校同學一起完成的,可以看到許多不錯的表格與口訣,但有的時候也會出現落落長但看不懂的詳解。總之各有優缺,自行斟酌。

第三部分:Q&A與心得

一、常見Q&A:

  1. FC需不需要買最新版?

‣‣‣個人淺見是:不用。因為FC每版的更新(基本上每兩年更新一版)幾乎不會增減前面整理的部分,主要只是把這兩年新的考題放到後面的題目區裡(例如2018版會涵蓋到2017年暑考的題目)。因此如果有打算印出最近幾年的考題來做模擬考練習的話,你買最新版的反而會看到不少最近這兩、三年的題目,對你模擬考的效果可能會有影響(當然在非出新版的年分,例如2021或2022年年初時,要買2018或2020就看個人囉)。但如果你沒有寫模擬考的打算,而是想在讀書的時候就有越完整越好的歷屆考題可以一起看的話,當然買最新的會比較好囉~~

2. 要不要找以前的共筆或原文書出來讀?

‣‣‣個人淺見是:除了班排前1/4等級的同學之外,其他應該不太需要。最主要的原因是在,國考的方向與以往學校授課的方向落差不小,讀一堆共筆很可能最後才發現讀的都是國考不愛考的,國考愛考的反而以前學校簡單帶過XD。原文書則是外文+太厚太完整,除非是學霸想透過國考複習來把以前的知識好好完整複習過一遍,不然還是乖乖讀本土且國考取向的書籍吧。

二、心得:

其實認識我的也都知道,我在學校的大三成績蠻不好的;大四普通,但也是考前硬背起來,考完就忘。能一次過真的是謝天謝地。

所以想說打這篇心得文,給一樣基礎不太好的學弟妹一些建議。找適合我們的用書,顧好好取分的科目與部分,剩下的就靠考試技巧跟直覺吧。

此外,國考的範圍比以前的期中期末考都來得大,準備時間也更久,因此以前只靠考古學習大法或硬記起來重要考點的方式會不太合適。必須要把內容轉成自己大腦可以吸收的模式(畫圖、口訣、表格、筆記、甚至單純的畫紅線都可以),重複地、一再地看,多次的複習才能真正加深印象。

這次考試帶給我兩個學習上的新體悟。第一是想出口訣本身不是重點,記住口訣且關鍵時刻想得起來才有用。因此透過圖畫、奇怪的小劇情、跟同學朋友分享、感受當下環境等等方式,讓這些雜七雜八的小事情幫助你加深印象很重要。第二是睡前腦袋中可以一直去想今天看過什麼書,有什麼圖片表格口訣是很需要記憶的,在睡前一直去想直到入眠,對記憶很有幫助喔XD

--

--